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80年代后期在國際上興起的現代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它與ISO9000和ISO14000等一樣被稱為后工業化時代的管理方法,其產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企業必須采取更為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將包括質量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等管理在內的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科學化、標準化和法律化。國際上的一些著名的大企業在大力加強質量管理工作的同時,已經建立了自律性的和比較完善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較好地提升了自身的社會形象和大大地控制和減少了職業傷害給企業所帶來的損失。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國際一體化進程的加速進行而引起的,由于與生產過程密切相關的職業健康安全問題正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重視,與此相關的立法更加嚴格,相關的經濟政策和措施也不斷出臺和完善。在80年代,一些發達國家率先研究和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活動,其中,英國在1996年頒布了BS8800《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指南》,此后,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挪威的一些組織也制定了相關的指導性文件,1999年英國標準協會、挪威船級社等13個組織提出了職業健康安全評價系列(OHSAS)標準,即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OHSAS18002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AS18001實施指南》,盡管國際標準組織(ISO)決定暫不頒布這類標準,但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繼續進行相關的研究和實踐,并使之成為繼ISO9000、ISO14000之后又一個國際關注的標準。
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概況
l 建立管理體系來進行績效控制
l 預防為主、持續改進和動態管理
l 適用于所有行業
2.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組成
l 范圍:規定使用于該指導性技術文件的組織愿望和界限(限制)
l OHSMS要素部分:五大功能塊,每一功能塊又由若干要素組成,共17個要素
1 范圍
3 術語和定義
4.1 總要求
4.3 策劃
4.5 檢查和糾正措施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精髓在于實施有效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其運行過程如下圖示: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過程
1. 為企業提供科學有效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和指南;
3. 推動職業健康安全法規和制度的貫徹執行;
5. 促進進一步與國際標準接軌,消除貿易壁壘和加入WTO后的綠色壁壘;
7. 改善作業條件,提高勞動者身心健康和安全衛生技能,大幅減少成本投入和提高工作效率,產生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
9. 在社會樹立良好的品質、信譽和形象。因為優秀的現代企業除具備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外,還應保持強烈的社會關注力和責任感、優秀的環境保護業績和保證職工安全與健康;
四. 如何建立體系
主要包括建立該體系的組織要有合法的法律地位和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
對有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時,要有針對性,對管理層的培訓著重是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針、高層意識;對特殊層培訓的要求是了解崗位基本職業健康安全處理技術;對員工層培訓的要求是具有一定基礎職業健康安全意識。
包括對組織現有管理制度、各種職業健康安全影響確定和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情況等進行評審。
制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方針,指出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和保持總的目標和承諾。
策劃主要包括危險源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策劃,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目標、管理方案。進行策劃時,要求具有組織管理特色和反映企業文化。
根據策劃結果實施風險控制的活動,實施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并保留各種運行證據
包括檢查日常運行情況、實施內審和管理評審和糾正預防不合格行為。
本頁關鍵詞:OHSAS 1800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