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山青水更秀
———中山陵園風景區通過全國風景區首批ISO14000國家示范區驗收
幾個月前,江蘇南京明孝陵迎來了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專家的實地考察。近日,明孝陵所在的中山陵園風景區內,又有一項工程“開花結果”:經過近兩年的努力,風景區推行的國際環境管理標準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在2001年底獲得國際認證證書的基礎上,經國家環??偩烛炇战M專家實地考察,一致認為符合風景名勝區創建ISO14000國家示范區的驗收條件。中山陵園風景區成為我國首批通過ISO14000國家示范區實地驗收的風景區之一
紫金山:南京人的“母親山”
2000多年前,楚威王在紫金山掘土埋金,南京故有“金陵”別名。此后,紫金山一直受到眾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的青睞。這座神奇的森林公園,春有梅花秋有桂香,即使在萬木凋零的冬季,萬竿翠竹仍顯勃勃生機。它是一片山明水秀的游覽佳地,山如龍蟠,春靄夏霧秋嵐冬雪變幻多姿卻不失剛峻;水如珠玉,紫霞湖、白云泉、八功德水令人見而忘俗。梁代高僧寶志(濟公的原型)、東吳大帝孫權、明太祖朱元璋,不約而同地選擇紫金山為陵。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葬于此山后,這里開始聞名全國,并漸漸吸引了全世界更多的目光。薈萃了明孝陵、中山陵、靈谷塔等200多個大小景點的紫金山,逐步形成了一個著名的風景旅游勝地———中山陵園風景區。
兩個標準:國內一流、國際著名
1999年,中山陵園風景區被建設部授予“國家文明風景名勝區”稱號。2000年,中山陵園風景區進入全國首批“AAAA級旅游區”行列。風景區內,有珍貴的森林資源、旖旎的山水風光,更有明孝陵、中山陵等世界級的文化瑰寶。面對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風景區的管理者們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要把中山陵園風景區建設為國內一流、國際著名的風景區。
近幾年來,中山陵園管理局先后投資約1億元,拓寬了太平門路、衛橋路段;建設了陵前路、陵東路;配套建成了近2萬平方米的停車場;新建了全國風景區首個監控指揮中心。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給游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近兩年的“五一”、“十一”旅游高峰期間,在日客流量達到12萬人次、車流量約1.5萬輛次的情況下,風景區內仍然井然有序。
優化基礎設施的同時,景區環境也變得更加清新和精致。陵前路、陵東路的兩側,園林職工們沿線植樹16萬株、鋪草4萬平方米,喬灌木錯落有致,延續了陵園大道“綠蔭長廊”風格,為景區新添了一道優美的園林景觀路。通過栽花植樹、點綴假山石和道路整修,通往明孝陵景區的明陵路兩側,變成了綿延的路邊小游園。位于中山陵服務區的大型園林式停車場,400個停車位和諧分布在樹林之中,地面鋪設鏤空磚,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地面植被。旅游高峰期備用的東溝停車場,是在對原有的一片違章垃圾場進行平整之后建成的。站在這個停車場環顧四周,可以看到藍天白云映襯著碧綠的茶樹林。
設施和環境是“硬件”,服務質量則是必不可少的“軟件”。中山陵園風景區每年有計劃地組織對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的培訓,提高職工的文明意識和服務技能。節假日前夕,還專門對執法、票務、經營、衛生等窗口單位人員的文明服務工作進行教育和檢查。節日期間,窗口地段的工作人員統一著裝、佩戴工作牌、使用文明用語。管理崗位的干部們則分布在人流密集的景點,為游客解答景點游覽、配套服務、餐飲購物等方面的問題。在中山陵廣場、中山陵墓室等處,風景區職工醫院的醫生免費為游客提供服務,為暈車、腹瀉、外傷等病人提供常規藥品和急救。對于乘坐輪椅參觀的殘疾人,維護秩序的保衛人員還會主動上前,背著這些特殊的游客進入中山陵墓室內參觀。
近年來,中山陵園風景區開始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已連續舉辦7屆的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以越來越完善的策劃、越來越豐富的內容、越來越宏大的規模,使中山陵園風景區的品牌逐步走上國際大舞臺。明孝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縱向地說,是對歷史負責,為子孫后代留下優秀的人類文化遺產;橫向看,無疑是中山陵園風景區走向國際舞臺的重要一步,同時也將成為南京這個古老而美麗的城市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ISO14000:國際通行的環境管理體系
引入ISO14000體系管理風景區,是中山陵園管理局在環境保護和管理方面與國際接軌的一項重要舉措。ISO14000是環境和資源管理方面的國際標準體系,中山陵園管理局于2001年上半年啟動ISO14000的運行工作。這項工程不僅要有具體的領導者、高效的職能機構、復雜的運行體系,更重要的是將風景區資源保護和長遠發展有機融合,實現大的戰略轉變。
根據中山陵園風景區的現狀和未來規劃,管理者們提出了四個轉變:一、由拓展外延、鋪攤子上項目向挖掘資源內涵、推進“軟開發”轉變。二、由防治局部污染向保護鐘山生態轉變。三、由分地段、分時段的景點管理向全天候、全方位景區管理轉變。四、由內向型經濟向外向型經濟轉變。
戰略性轉變不是抽象的概念,落實到實際管理過程中,就得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前文所述的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前前后后就投入了1億元?,F在以綠水青山和石刻文化引人注目的白馬石刻公園,原是一片面積約500畝的垃圾場,建設總投資達到6000萬元。明孝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中山陵園緊張有序地開展了共計20大項50子項的文物修繕和環境整治工作,拆除有礙觀瞻的各類建筑,精心恢復文物歷史風貌,大規模地種植樹木花草。在短短4個月內,作為明孝陵起點的下馬坊,從一座污水橫流、垃圾遍地的垃圾場,變成了整潔清幽的路邊游園。另外,中山陵園管理局投入300萬元,將倒伏多年的石牌坊構件銜接起來,將下馬坊及其東面的神烈山碑、禁約碑圍上柵欄,在園內鋪設石板、鋪植草坪、植樹栽花,建成一座保護性遺址公園。如今,這里成了周邊居民休閑賞景的好去處。
邊邊角角的環境改善項目更加不勝枚舉:為強化風景區的衛生管理,中山陵園風景區內先后建起了40多座沖水廁所和27座垃圾中轉站;為治理景區的污水問題,僅中山陵服務區的污水集中處理工程的投入就是50萬元;為控制地下水的開采使用,在靈谷公園鋪設自來水管網代替原來使用的水井;靈谷公園內的流觴廳每年營業收入達100萬元,但因污水處理可能造成山溪水污染,中山陵園管理局決定流觴廳停止經營餐飲業。
2001年12月中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ISO14000認證中心的專家們前來實地考察,對中山陵園風景區應用ISO14000體系的成績表示認可,中山陵園風景區順利獲得了國際通行的環境管理認證證書———ISO14001認證證書。
全國示范區:讓山更綠水更清
拿到了國際證書,并不證明環境管理就此止步。中山陵園風景區管理者們決定向創建ISO14000國家示范區的目標邁進。
要達到ISO14000國家示范區的標準,并不容易:首先要求獲得ISO14000的國際認證并有效運行,在此基礎上,對環境質量、環境建設、環境管理等方面的標準都非常嚴格。我國的風景區中,當時僅有廣東肇慶的星湖和廈門的鼓浪嶼通過ISO14000國家示范風景區的審核。目前,中山陵園風景區是首批通過該項驗收的第三家。
創建ISO14000國家示范區,目的是進一步提高風景區的環境管理質量,提升環境管理效果。提高的標準不僅僅是文件中的條條杠杠,中山陵園風景區的管理者們心中還有一條標準:對子孫后代負責,為后代留下盡可能優質的環境。這樣的管理思想整理成文字,正是中山陵園管理局目前的環境管理方針:保護鐘山生態、節約資源能源、遵守環保法規、堅持持續改進、弘揚中山精神、建設文明景區。
為了切實落實方針,中山陵園管理局慎重編制景區規劃。他們充分利用南京高等院校相對集中的優勢,請南京大學協助景區制訂了《中山陵園風景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請江蘇省林勘院協助進行《中山陵園風景區森林資源清查》,請東南大學協助進行《中山陵園風景區詳細規劃》的編制。管理局還多次邀請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使保護中山陵園風景區決策與日常管理更加嚴謹和科學。
保護鐘山生態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經過多年的保護和經營,目前紫金山林區已擁有3.2萬畝森林,植被樹種達113科600余種,其中珍貴樹木28種470株,如靈谷公園內的銀杏、紫楠,中山陵的大雪松、千頭赤松,明孝陵的北美鵝掌楸、明陵榆等。中山陵園的造林計劃中,紫金山每年的新增和補植林木數均高于3萬株。1990年至2001年,紫金山林區的植樹總量約為84萬余株。創建ISO14000國家示范區工作,更加大了紫金山造林的力度。至今,植樹已達29萬余株,鋪植草坪6萬多平方米,紫金山林區的森林覆蓋率從69%上升到77.8%。
除造林植樹,動物保護也取得明顯成果。中山陵園管理局成立了專門的城建監察隊伍,負責紫金山森林資源和土地的管理,常年在森林中巡視保護。目前,紫金山林區可以見到的動物種類越來越多,如露牙獐、穿山甲、野兔、野雞、刺猬、狼等,鳥類據統計有63個品種。中山陵園職工人工放養的“森林衛士”灰喜鵲,經過繁衍,iso,如今已經成了景區的常生鳥類,隨處可見。近期媒體報道紫金山上又出現似鹿非鹿的“河麂”。風景區內呈現“鳥語花香”的景象。
近一年來,到紫金山登山鍛煉的南京市民和游人越來越多,日均登山人數逾萬人次,周末甚至達到兩萬人次。登山游人的增多給紫金山的植保、衛生、消防等都帶來了難題。這也成為中山陵園創建ISO14000國家示范區不可回避的一道考題。
從景區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出發,中山陵園管理局在幾個月時間內,對主要登山路段的市容衛生和小攤小販加大巡、檢力度,在山上設置了9個封閉式垃圾中轉站和近百個廢物箱,規范垃圾處理;完成了多數支道口樹木植被的栽植,還鋪設了2700米登山道,在主要登山線路制作了100多塊告示牌、指路牌,宣傳環保、防火意識。
在保護紫金山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中山陵園風景區的環境得到進一步改進,尤其是“三廢”(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處理。污水處理工作目前已經卓見成效,中山陵服務區污水集中處理排放改造工程已完成;運用國際先進的雨污分流體系制定的霹靂溝改造方案即將竣工;靈谷公園污水處理工程也已竣工。為解決餐飲業污染問題,中山陵園管理局投資20萬元安裝了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油煙分離設施,實施了油煙達標排放。中山陵園景區內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是垃圾,為了加大對垃圾清理的力度,中山陵園在兩個月內制作了分類垃圾箱100只,布置在辦公區、各景點,對景區內的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類處理;投資24萬元,購置兩臺封閉式垃圾車,避免了風景區垃圾在運輸過程中的拋灑滴漏;通過南京市環保局找到有毒有害廢物回收單位,簽訂了回收協議;建立廢電池以舊換新制度,在各景區售票口、電池銷售點、居民小區設置廢電池回收箱。
2002年12月15日至16日,國家環??偩諭SO14000國家示范區驗收組到景區實地考察,驗收組成員一致同意:中山陵園風景區環境管理體系符合風景名勝區創建ISO14000國家示范區的驗收條件,同意上報國家環??偩?,經核準后頒發證書。
可持續發展:做不完的課題
現在,讓我們自中山陵園風景區西部開始,來觀賞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軸———
第一幅畫:白馬公園。滿眼是開闊的廣場、明凈的水面、平整的草地、錯落有致的林木、層疊的山巒。原來的垃圾場,成為匯聚六朝古都數百件石刻文物的國內首家以石質雕塑為展覽主題的藝術公園。
第二幅畫:明孝陵。經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一系列維護和整治工程,明孝陵展示出更加古樸和凝重的風貌。通往明孝陵的主干道路———太平門路、明陵路兩側,地被、青石、宮廷燈,巧妙襯托出景區的古樸氣息和尊貴氣勢。
第三幅畫:中山陵。實施步行廣場管理后,中山陵廣場空氣清新了,氣勢也更恢宏了?;◢弾r欄桿代替原來的金屬欄桿,景區更顯精致與和諧。
第四幅畫:陵前路和陵東路。這兩段路都是中山陵園近年來的基礎設施重點工程,不僅方便了車輛進出,而且,路兩側高低錯落的花木以及精致的圖案設計,令人有如置身于花木嵌邊的彩帶上。
第五幅畫:靈谷公園。自來水管道取代原來的水井供水,一度干涸的“九曲流觴”再現生機。
優美的環境提升了中山陵園風景區的美譽度。2002年“五一”長假,是我國實行長假制度以來,陰雨天最多的一次節假,但是,中山陵園風景區7天的客流量達到68萬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0.3%;2002年國慶黃金周,中山陵園風景區再次得到游客們的稱贊。風景區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得到了回報,可持續發展所要求的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規律顯現出它的實際效果。
中山陵園管理局表示,可持續發展是永遠的課題,持續改進是中山陵園風景區推行ISO14000系列標準和創建ISO14000國家示范區的靈魂思想。他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景區的日常環保工作,科學高效地保護好中山陵園風景區的一草一木,讓紫金山以生機盎然的美麗風貌,造福子孫后代?!?/p>
《人民日報 . 華東新聞》 (2003年01月02日第三版)
本頁關鍵詞:中山陵園風景區通過全國風景區首批ISO14000國家示